首页 > 郑财要闻

遇“践”青春 “郑”在路上 | 郑财“筑梦之音”实践团奔赴乡土,解锁N种推普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2025-07-27 字体:

当青春奔赴广袤乡土

用语言传递澎湃力量

悠悠乡音与浓浓乡情交织

快跟随我们

探寻推普助力乡村的温暖故事

为深入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提升乡村语言能力与文化软实力,郑州财经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筑梦之音”推广普通话暑期社会实践团(教育部2025年推普全国重点团队),于6月28日至7月4日深入河南省林州市开展推普专项活动。团队立足民生与文化传承,在多地以多元形式推普,为乡村发展赋能。

wps38.png

 

实践团入围教育部2025年推普

全国重点团队


聚焦民生,提升服务效能

实践团首站聚焦林州火车站,针对工作人员方言服务痛点,开展“服务用语标准化”培训。结合旅客高频问询场景,通过案例教学与发音矫正,有效提升服务专业性。

在姚村镇购物广场,团队组织“童声诵普”等互动游戏,引导儿童从指令差异中体会普通话的重要性,并现场发放推普宣传手册百余份。

wps39.png

 

实践团成员在车站为工作人员

发放宣传页

wps40.png

wps41.png

 

实践团在金客来购物广场

组织互动游戏

wps42.png

 

实践团与互动小朋友合影

 

文化传承,筑牢语言根基

实践团联合安阳师范学院学生,在林州市博物馆举办普通话宣讲活动,解析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方言区常见发音难点。

随后,实践团深入姚村镇综合文化站,负责人李海平向团队展示了“红旗渠十大工程”主题剪纸,生动诠释红旗渠精神内涵。实践团提出的“推普与红旗渠精神传承相结合”构想,获得文化站负责人的高度认同。

wps43.png

 

实践团在林州市博物馆

开展普通话宣讲活动

wps44.png

 

实践团成员在林州市博物馆

对游客进行采访

wps45.png

 

实践团成员与林州博物馆工作人员

安阳师范学院师生合影留念

wps46.png

 

文化站负责人为实践团讲解

“红旗渠十大工程”剪纸作品

wps47.png

 

实践团成员与文化站负责人探讨

普通话推广与红色精神融合新道路


乡村推普,赋能语言发展

实践团深入任村镇桑耳庄小学,开设普通话趣味课堂,通过知识讲解与互动游戏营造热烈学习氛围。在任村村委会,团队面向村民开展宣讲,并设置“方言转普通话”互动环节,助力日常用语转换。

走进百年任村进士街,团队成员向商户、居民发放推普宣传页与宣传扇,并开展随机采访,收集语言使用一手资料。

wps49.png

wps50.png

 

实践团在林州市任村镇桑耳庄小学

开展普通话宣讲活动

wps51.png

 

实践团与桑耳庄小学师生合影

wps52.png

 

郑州财经学院校工会向当地学校

捐赠书包

wps53.png

 

实践团在林州市任村村委会

开展普通话宣讲活动

wps54.png

 

实践团在林州市任村村委会

为居民发放问卷

wps55.png

wps56.png

 

实践团在林州市任村进士街

对当地居民进行普通话宣传

 

公共服务,规范专业用语

实践团走进林州市气象局与红十字会开展专项活动。在气象局,队员宣讲普通话对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的关键作用,分享发音技巧、收集规范用语需求,并进行参观交流。在红十字会,团队强调应急场景下语言规范的重要性,工作人员分享了实用建议,赵云锋会长更深入谈及急救沟通中的语言挑战及对推广普通话的期望。

wps57.png

实践团在工作人员带领下

参观林州市气象局日常工作

wps58.png

实践团在林州市气象局

开展普通话宣讲活动

wps59.png

实践团在林州市红十字会

开展普通话宣讲活动

wps60.png

 

实践团成员为林州市红十字工作人员

发放宣传物料

推普助农,直播赋能产业

实践团探访林州蜂蜜小店,实地考察养蜂场并拍摄宣传片助力产品推广。在石板岩镇,团队发放问卷调研当地推普需求,宣传普通话在交流合作中的价值。

进驻供销社与根雕店,团队成员化身助农主播,用普通话讲述太行精神、扁担精神,介绍根雕文化,助力提升农产品销量与文化价值。

wps61.png

 

实践团成员为当地蜜蜂养殖场

拍摄宣传片

wps62.png

 

实践团成员在林州市石板岩小镇

进行问卷调查

wps63.png

 

实践团成员协助石板岩供销社

推介特色农产品

wps64.png

实践团成员协助石板岩小镇

“聚缘根艺”根雕店铺开展直播

活动结束后,实践团积极扩大活动影响力,在中国青年网、大象新闻、网易新闻等平台积极投稿;林州市博物馆公众号发布专题推文进行报道;团队在抖音发布的活动视频收获超十万点赞,赢得广大网友支持与赞赏,并获共青团河南省委官方抖音账号、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官方账号转发推广,使“推普助农”之声传得更远。林州市红十字会、林州市气象台纷纷发来感谢信,对实践团的出色表现与积极贡献表示高度赞扬与衷心感谢。

wps66.png

 

“筑梦之音”推广普通话暑期社会实践团

活动开展照片

 

林州市红十字会发来的感谢信

 

林州市气象台发来的感谢信

 

行有所获

wps69.png

高淑心

文化与传媒学院

2024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1班 

成为“筑梦之音”推普暑期社会实践团的一员,于我而言,是成长路上一段珍贵且温暖的旅程。宣讲时,我用易懂的语言向当地居民介绍普通话的魅力。从最初的紧张怯场,到能与大家热情互动,我深深感受到了语言交流的力量和推普的意义。视频拍摄剪辑工作,让我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实践活动的点点滴滴。最难忘的是拍摄老人的画面时,他们脸上灿烂如暖阳般的笑容,瞬间驱散了夏日的燥热。

这次实践活动,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让我收获了真挚的情谊和宝贵的经验,更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互动的温暖与美好,这份真情实感将成为我心底永远的珍藏。

wps70.png

缑依霖

文化与传媒学院

2023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3班 

在“筑梦之音”推普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力量不仅在于沟通,更在于它对文化传承、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深远影响。

在实践中,我看到了方言与普通话的碰撞,也见证了普通话如何打破隔阂,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同时,我也意识到推普工作需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在与不同群体的互动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灵活调整推广方式。无论是面对孩子的趣味游戏,还是与村民们的方言互动,亦或是公共服务单位的专业宣讲,每一次尝试都是对“精准推普”的探索。这让我认识到,推普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的方式,才能真正发挥语言的力量。

wps71.png

安秋弛

文化与传媒学院

2023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4班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与了这次“筑梦之音”暑期社会实践。这段经历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让我收获颇丰。

在超市门口进行普通话推广时,看到现场观众学会一个正确的发音,我内心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这让我明白,推广普通话不仅仅是传播一种语言,更是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桑耳庄小学,与小朋友们的互动则充满了欢乐与温暖,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意义和责任。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虽然已经结束,但推广普通话的使命却远未结束。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用自己的所学所知,为推广普通话贡献更多的力量。

语言不仅是沟通的桥梁

更是心灵的纽带

这一路 我们与乡村共成长

在青春与时代的交响中

奏响共同富裕的华美乐章

而我们的故事

永远未完待续

……

 

上一篇:> > 遇“践”青春 “郑”在路上 | 30个地市,50余项非遗!郑财“豫见非遗”实践团,以科技助力非遗传承

下一篇:> > 我校教师入选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专家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