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正文
我校教师参加第四届“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高层论坛
  • 作者:杨一心 文 宋冠杰 图
  • 时间:2025-11-11
  • 来源:校地合作处

11月1日上午,由焦作市人民政府与河南理工大学共同主办,河南理工大学太行发展研究院、中原乡村振兴学院联合承办的第四届“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高层论坛,在河南理工大学南校区第二图书馆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论坛汇聚了来自政府、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多位领导及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大计。我校校地合作处处长陈明灿教授,以及郑州市城乡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一心、宋冠杰三位教师参会。

我校参会代表

论坛伊始,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永涛致欢迎辞。随后,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韩冰、焦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师少辉、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帮扶处处长梁增辉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现场

专家作主题报告

刘晓山、谷建全、钱文荣、朱宁、陈明星、夏骥等专家分别以《人工智能赋能县域振兴战略与路径思考》《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多元目标与城乡一体化改革》《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乡村治理水平提升研究》《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意蕴与路径取向》《乡村“五个振兴”的长三角实践》为题作主题报告。

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刘晓山强调,乡村振兴必须积极拥抱技术革命。他提出,应因地制宜推动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物流运输、乡村治理等场景的深度融合,构建数据驱动的县域决策系统,旨在打造县域经济新增长点,防止乡村在数字化进程中再次落后。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乡村发展研究室副主任朱宁聚焦乡村治理这一软实力基础。他主张构建 “三治结合” 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议通过数字化工具提升管理效率,并大力培育本土社会组织和新乡贤力量,以破解服务与管理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乡村社会的活力与有序并存。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陈明星系统阐释了城乡融合作为乡村振兴必由之路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关键在于破除制约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具体路径包括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引导城市优质要素向乡村流动,从而为乡村持续注入发展动能。

上海华略智库CEO夏骥分享了长三角地区在推动“五个振兴”方面的实践经验。他特别提醒,其他地区不应简单照搬模式,而应借鉴其“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核心理念,注重挖掘本土资源优势,最终实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差异化高质量发展格局。

合影留念

本次论坛为“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搭建了高层次交流平台,为扎实推进城乡融合、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贡献了重要的理论智慧与实践方案。通过参会,我校教师对乡村振兴的发展前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进一步启发了对城乡融合实践路径的思考。